2010年8月20日
香港馬會今天 (8月20日) 宣佈,將捐助三個新增的四川援建項目,以支援當地教育、職業訓練,以及增加醫療復康人才和設備為目標。計劃不但有助四川人民從災後復元,更秉承馬會一百二十五年來關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有望提升國家於災害危機處理及災後重建管理等領域的水平。
馬會承諾資助的三個新增援建項目,包括興建全國首間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支持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推行康復系列項目,以及重建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兩個學院預計於2011年底至2012年初先後落成,每年可培訓超過一萬五千名專業人員。
馬會於2008年承諾捐出十億港元,援助四川省援建計劃,除包括上述三個新增項目外,首階段的四個項目亦已取得重大進展。預計到了2012年,該四項主力恢復四川省醫療和教育服務,以及協助當地殘疾青年就學的項目將可全面投入服務,受惠人數每年達一百萬。
在今天舉行的援建項目簽署儀式上,馬會主席陳祖澤博士指出,馬會一直以來將所有盈餘撥捐慈善,全賴獨特的非牟利經營模式,馬會從一間私人會所,發展至今天成為香港最大的慈善機構。陳博士說:「隨著特區與內地的關係日益密切,不少國家的事亦成為香港關心的事。馬會一直心繫家國,從協助北京舉辦奧運馬術比賽,贏得國際體壇高度讚譽,至為即將舉辦的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提供場地設計及建設、後勤支援,並承諾在亞運後將馬術場地改建成馬匹訓練基地,都足證馬會為中國、為香港的熱誠。」事實上,馬會亦不時作出慈善撥款及其他捐獻,以解內地同胞的燃眉之急。
四川地震發生距今已兩周年,陳博士指出,馬會認為要讓四川能持續發展,必須培養大量人才以協助重建各項設施:「少年強,則中國強。馬會合共七個資助援建項目中,有五項都是教育範疇,為的就是希望能集中我們有限的資源,形成一個教育網絡支援系統,從初中、高中、職高到大專、大學、科研中心。」
陳博士續指,馬會援建項目的方向不僅有工程援助,也包括智力援助,人才培育範圍涵蓋學術、體育、職業訓練,以至科學研究,使國家有充足人才協助長遠發展,提升國力。
中國幅員遼闊,長久以來均遭受到各種天災影響。有見及此,馬會遂資助興建全國首間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及研究中心,陳博士更期望這所全國第一,並針對自然災難進行「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研究的最高學府,不僅可以爲國家培育災後重建與管理專業人材,更可以通過自然災害的研究,擴展國際合作,從而拓展內地相關人才的視野。
馬會資助的「四川大學 ─ 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及香港馬會災害管理研究中心」,由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成立,專門為康復醫療和災後管理等提供專業培訓及進行科研,並致力成為全球一流水平的災害危機處理研究中心。馬會將撥款二億人民幣,除了興建校舍、添置實驗室及實驗課程設施外,亦支持學院首階段培訓課程,預期首三年可培訓逾五千名專業人員,畢業後可投身於四川災後重建工作。
此外,受四川地震影響所及,不少災民均肢體傷殘,必須接受及時與全面的康復治療,馬會亦因而致力於四川省內為殘疾學生設立醫護中心及復康支援基地,故此,將資助五千三百萬人民幣,予位於四川溫江新設立的「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用以支援該中心一項為期兩年的康復系列項目,讓中心得以購買設備、培訓人才,及為殘疾人士提供醫護、康復和輔導服務,並預計兩年內將可培訓共四百名管理階層及護士等急需的康復醫學人員。
而有見於「雅安職業技術學院」校舍遭受地震破壞,馬會亦決定撥款九千萬人民幣,支持該學院重建工程。馬會相信透過學院提供醫學、基礎醫學、護理、藥檢、教育、機電及旅遊專科等職業培訓,將有助推動四川及內地其他地區的長遠社會經濟發展。
馬會今天為新階段的三個四川援建項目舉行簽署儀式,主持儀式的嘉賓包括馬會主席陳祖澤博士、馬會董事范徐麗泰博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名譽主席兼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會長鄧樸方先生、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先生、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先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先生、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女士、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黃彥蓉女士、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曹萬泰先生、中央軍委委員兼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陳新年少將、四川省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媛女士、雅安市副市長廖磊先生、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王新憲先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教授,以及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
應家柏先生今天並代表馬會,與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簽署《四川大學 ─ 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及香港馬會災害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安排》;與雅安市副市長廖磊先生,為捐助「雅安市香港馬會職業技術學院」主持了《合作安排》簽署儀式;最後亦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湯小泉女士,共同就資助「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康復系列項目」簽署《合作安排》。
馬會較早時資助的首階段四川援建項目,合共撥款四億一百萬人民幣,由2008年宣佈捐款至今工程進展順利。其中,「綿陽市游仙區忠興鎮香港馬會初級中學」的興建工程已竣工,一千六百名於今年9月新學年入讀該校的學生將可使用新落成的大樓。同樣位於綿陽市的「第三人民醫院香港馬會醫學綜合樓」,預計當落成後,每年可服務一萬七千名住院病人,以及三十五萬名門診病人。此外,獲馬會資助擴建的「德陽市香港馬會第五中學」預計每年收生人數將達四千五百人;而原為四川都江堰中學,及後獲馬會資助擴建成奧林匹克運動學校的項目,亦將被打造成為頂尖運動學校,為國家培訓精英運動員,填補多名國家級業餘運動員因四川地震而造成傷亡的遺憾。
香港馬會
創於1884年,馬會已發展為本港知名和備受推崇的機構。除了全力提供世界級競走馬娛樂,馬會亦是本地重要的非政府慈善公益資助機構,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以助推行慈善和社會項目。馬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多年來與港人憂戚與共,並肩成長,致力為港人提升未來的生活質素。